学院介绍

       通识学院是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单位。学院历经二十年的发展与演进,始终秉承“为做人而学习”的宗旨,致力于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 学院历史沿革

  • 奠基起步(2005年8月): 在天华学院建校之初,便成立了基础教学部倪文娟任教学部主任,下设数理、体育、思政三个教研室,承担了全校最早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组织基础。

  • 探索前行(2007年3月): 学校为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教学部,由党委副书记邹荣庚兼任主任。这一举措标志着学校在通识教育领域的自主探索进入新阶段。2011年9月,校本课程部改为通识教学部,祝亚平兼任通识教学部主任。

  • 整合成立(2013年9月): 为深化“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学校将原通识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含数学、体育) 进行整合,正式宣告通识学院成立,由教学副校长龚春蕾兼任院长,开启了通识教育专业化、体系化发展的新篇章。

  • 拓展壮大(2017年起): 为落实学校国际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学院相继成立了国际通识课程教学部生涯与创新创业教学部,使得学院的职能更加完善,课程体系更加丰富。

  • 优化调整(2019年9月): 思政教学部从通识学院拆分,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性举措。此后,学院下辖通识、数学、体育、生涯与创新创业和国际通识课程五个教学部。

  • 聚焦新篇(2025年1月起): 根据学校最新的院系调整规划,通识学院再次进行结构性优化,目前下辖通识教学部数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物理教学部四个核心部门,职能更加聚焦,结构更为合理。

二、 当前教学体系与部门职能

  • 通识教学部: 构建了以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人工智能与创新思维为主干的通识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体系。深度参与学校中英文辩论训练、经典阅读、活力课堂等多项重点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核心力量。

  • 数学教学部: 面向全校理、工、商科专业,承担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部门师资雄厚,治学严谨,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方面成绩卓著,在本市民办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 体育教学部: 负责全校体育课程教学,并指导功夫扇、武术拳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篮球等多支运动队的训练。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各类体育竞赛,屡创佳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

  • 物理教学部: 承担全校工科专业的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电路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科研与荣誉成就

      学院在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方面成果丰硕。2017年,由院长龚春蕾教授领衔的《立足“专通雅”,全程全覆盖,课内外联动的民办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项目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彰显了天华通识教育的深厚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

      学院师资队伍充满活力,教学能力突出。多位教师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长三角及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权威赛事中屡获一、二等奖,并荣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特等奖,充分展示了学院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

四、 党建与育人融合

      学院坚定不移地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成效斐然,于2021年成功入选上海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上海教卫党委党支部建设示范点;2022年,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更进一步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这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五、 教育理念与展望

      “通识为学,博雅做人”。通识学院将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致力于将前沿的教学资源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情紧密结合,打破学科壁垒,融通古今中西。我们不仅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现实需求的实用技能,更着眼于其长远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既有谋生之技,又有担当之志、品味之雅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