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通识 服务“双优”——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
发布人:天华学院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153

为落实学校“优化专业、优化课程”的“双优”工作,顺应人工智能科技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大专业建设力度,通识学院于2024年3月29日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董事长讲话精神和近期各场专家讲座内容,结合学院实际,就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通识教育,服务学校“双优”大计展开研讨。

由于通识学院各教学部学科跨度较广,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院部层面,由学院领导班子、各教学部主任开展集体学习,再由各教学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分组研讨。

在院部会议上,常务副院长裔勇刚以数学课程为例,阐释了“宽基础”与“深专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部门,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方面与时俱进,在内容上融入人工智能前沿知识,在形式上学习采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副院长聂晓晶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有在“通”的层面夯实基础,学生才能在“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对于“双优”的两个“优”,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来看,“优化专业”与“优化课程”互为表里,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而公共基础课程,则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识学院各个教学部将着重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模能力、科学素养、创新意识这些基础能力为标的,研究AI+通识的理想路径。通识学院有义务为各兄弟学院的“双优”专业建设铺好路、打好桩。

在各教学部的分组研讨中,数学教学部全体教师表示,将进一步关注学科融合与应用实践,积极融入跨学科元素,如将数学与物理、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继续组织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参赛,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学期已开展数学竞赛及数学建模方法选讲选修课,为数学类竞赛储备人才,提升学生的竞赛竞争力,同时借助竞赛平台,全方位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通识教学部将着重对课程内容和门类进行修订与重组,在通识必修课方面,加大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知识进入“科学素养”“创新思维”课程教材、教案的比重;在通识选修课方面,梳理近几年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主动与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等兄弟学院合作开展课程研发,早日形成人工智能课程矩阵,在适当的时候重组或增设相应的选修课模块。
生涯与创新创业教学部讨论了如何将人工智能结合课程内容,主要设想如下:1.让学生用AI作为团队成员,撰写创业计划书;2.建议学生将AI技术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确定职业目标和创业项目方向;3.将AI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用,教师团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体育教学部在强化师资建设方面将定期举办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人工智能培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对接与共享,有序研究并推进AI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