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云学院——迎接教育技术革命
发布人:梁洁  发布时间:2013-12-17   浏览次数:161

信息技术的突破引发教育技术革命,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挑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与翻转教室等将彻底改变学习的方式,也将会改变教育的理念。未来的教育将是云教育。天华云学院将整合线上教育资源,引导自主学习,走向国际化。
1999年,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一位计算机编程教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印度贫民窟的墙上挖了一个洞,装置了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然后就不再管它。八周后,他惊讶地发现,没有受过任何教育,连英语都不会的孩子们,居然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去浏览网页。后来,米特拉发现,孩子们形成了自我学习的组群,大的孩子能够教会小的孩子,可以互相激发完成困难的任务,甚至从零开始学习神经生物学。这样的实验他在世界各地做了很多次,他最后惊讶地得出结论:一台上网电脑远比一个老师重要。
一所建立在云端的学校,就是要设计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教育模式,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并挖掘他们自我学习的潜力。云教育的概念应运而生。

天华云学院的三大功能
在董事会卓有远见的指导下,2013年,天华学院毅然决定,建立一个虚拟学院——天华云学院,自觉地与国际接轨,进行尝试与改革,以迎接教育技术革命的到来。
勾画中的天华云学院,应该实现以下三大功能:
1. 云课程:把云上的课程“摘”下来,提供给学生
目前云上的教育资源呈井喷式增长。除了国外的MOOC之外,中国的互联网教育也风起云涌,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中国大学公开课、上海高校精品课等。如何选择这些云上的资源并加以整合,是云学院的首要任务。首先,在通识教育的层面上,有系统地精选一批优质课程,纳入到全校公选课的体系,特别是西方文明、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方面的课程,可以打造一个最优质的通识教育平台。其次,在专业课程的层面,也可以按学科精选,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子电路、康复医学等,名校的优质视频资源极为丰富,但不可能完全照搬,必须有指导性地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系列教学资源。
有了“云”技术,老师可以将这些资源,如视频或其它媒体、文本,通过“云”同步到每个学生的移动终端。这种导向式的云服务,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淘课”的时间,并获得学习“云课程”的经验。
2. i-Study: 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
云学院应该打造一个i-Study平台,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充分借鉴国外的翻转课堂模式,老师不再需要年复一年地满堂灌,而是将课程的知识难点录制成精品微视频,同步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云上搜索下载相应的知识,进行问题导向式的研讨(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打破传统课堂的布局,形成互动讨论的氛围,让老师进行角色的转变,从站讲台的讲师(Lecture)变成在课堂里游走的辅导员(Tutor)。
鼓励学生成立若干学习兴趣小组,互教互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的潜力,并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3. MOOC的接入: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对于英语无障碍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直接进入网上国际名校学习,如edX、Coursrea、Kahn Academy等,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成课程后,所获得的学分应该给予承认,可以写入培养计划。其目的是直接跟国际接轨,将天华打造成国际性的学校。
未来的学位,应该是打破专业限制的,以课程为中心的微学位。比如一个学生可以修60%的中文,10%的法律课程,或者是30%的医学课程。学位将以课程为中心授予,而不是一个文学学士或理学学士。综合性、复合型、跨学科的学位为什么不能出现呢?微学位,也许是未来教育的真正变革。
只有让学生能够借助网络云技术,直接在线上学习国外的课程,才算是真正地实现了国际化,而且是一种无差别的国际化。
2013年首批开设的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