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程介绍
发布人:梁洁  发布时间:2013-12-17   浏览次数:242

云课程:
《生物医学》(祝亚平)
本课程由莫里安大学《心灵生活》及斯坦福大学《达尔文的遗产》两种云课程资源组成,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学生课前反复收看课程讲座,课间分组讨论,列出关键词,作出课程内容提要并复述。最后给出课程总结小论文。

《人性》(聂晓晶)
《人性》课程为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面向本科二、三年级各专业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形式,由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课程讲解。本课程选用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协会院长Paul B. Raushenbush主讲的《人性》系列讲座作为讨论资源,学生课下分组收看课程,讨论学习心得,课堂教学在教师的主持下各组按主题进行汇报、辩论,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分享,联系实际。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及阅读能力,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兴趣。

《哲学导论》(聂晓晶)
《哲学导论》课程为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面向本科二、三年级各专业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形式。本课程选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德峰教授的同名精品课程作为讨论资源,学生课下分组收看课程,讨论学习心得,课堂教学在教师的主持下各组按主题进行汇报、辩论,启发学生理解哲学问题的缘起和意义,了解哲学研究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领域,略窥哲学探索的基本路径。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强烈兴趣,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爱情社会学》(游洋阳)
《爱情社会学》属于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授形式,由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课程讲解。本课程选用台湾大学孙中兴教授开设的14将系列课程作为讨论资源,从社会学的角度,以理性的学术分析向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全面展示爱情这一纯属非理性领域的重大问题,并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与心理现实, 启发学生思考,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与爱情观,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

《1648-1945年的欧洲文明》(游洋阳)
《1648-1945年的欧洲文明》属于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属于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授形式,由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进行课程讲解。本课程选自耶鲁大学,提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欧洲近代史之广泛调查,通过人口变化、 政治革命和文化发展的复杂关系这一镜头来观察现代欧洲发展历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现代欧洲队现代世界的重要影响。

《哈素・普拉特纳设计学院“设计思维”系列课程》(王慜超)
本课程是引进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同名相关课程。这所学院提出一种名为“设计思维”的理念,在近年来获得了外界认可。这种设计思维是针对企业高管、教育界人士、科学家、医生和律师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本课程也正是基于学校大力提倡“设计思维”这一理念,试图将这一理念以云课程的方式展现给我们的学生,带领学生打破原有思维局限,用“设计思维”武装头脑,从而在实践层面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受益于这种先进的思维理念。

《后根本哈根时代的气候》(王慜超)
本课程是引进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同名相关课程。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本课探讨这次会议以后人类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分析气候的现状、科学界的争议以及政治环境。并且试图使学生保持对科学前沿领域问题的持续关注,提高参与讨论科学的社会影响的相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诗语诗心》(梁洁)
《诗语诗心》属于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授形式,。本课程选用四川大学的国家级精品课视频作为讨论资源。本课程紧扣中国诗歌特点,谈论涉及诗歌观念、构成要素、表现艺术、诗学常识、阅读态度的诸多话题,如 “诗心”、“语言张力”、“通感”、“用典”等,使受众得到关于中国诗歌的鲜明印象。课程注重艺术欣赏,启发受众体会、感悟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

《昆曲艺术》(梁洁)
《诗语诗心》属于天华“云课程”,是天华学院云教育试点的一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授形式,。本课程选用苏州大学的国家级精品课视频作为资源。该课程以昆曲发展史为脉络,以曲唱为主体,兼及文学剧本、舞台表演的讨论导赏,从综合艺术的高度展现昆曲艺术的成就与魅力,从而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素养。本课程由著名昆曲学者周秦教授主讲,周教授是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首席唱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