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日志(9.10)
时间:2012年9月10日,下午2:40——3:20
地点:国学院专用教室 月华楼368教室
活动主题:梁洁老师示范课
参加人员:祝亚平、黄毅、甘小明、聂晓晶、王春晓、王慜超、游洋阳
程序:
1. 听课情况:
梁洁老师给大家讲了她在本学期即将开的一门专业课《中国文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包括:何为文学、何为中国文学、如何学好中国文学、学号中国文学有什么意义等。所有老师均认真听课,并记录了笔记,参与了课后的讨论与交流。
2. 课后交流
个人意见:
黄毅:
梁洁老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本次示范课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文学。通过精心准备的三个小故事来让学生明白文学的情感性,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体现了梁老师很好的语言功底。结合自身经历来与学生谈情感、谈人生是贴近现实生活的很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关于“抑郁症同学”的事例很能引发班级同学的共鸣和思考。选取网络上流传的英文歌曲的古文译本,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可酌情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时间
甘小明:
梁老师的《中国文学》课,从三个或喜或悲的故事导入,讨论“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什么?” 的问题引出文学的三个解读层次:1、文学是一种情感。——“情不知所起,一网而深。”2、文学是一种生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3、文学是一种回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以上的解读过程中,梁老师做到了语言流畅、美词佳句信手拈来,在具体的分析中层次清楚,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讨论你认为“什么是文学?” 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接受到的信息进一步内化。在分析讨论清楚“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后,进入 “中国文学是什么?/什么是中国文学?”的解读与讨论,得出“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的精神生活方式,是真与美的艺术,是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整堂课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
聂晓晶:
梁老师的讲课给人的总体印象非常深刻。首先,梁老师营造了很好的授课氛围,语言流畅,将个人对文学的情感灌注到授课过程中去,成功调动了听课者的感情,使学生能够在听课的同时代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出各种画面,使文学史的学习本身成为一种文学活动。其次,梁老师在课件制作方面经验丰富,能够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感受制作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配合讲课的进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悟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王春晓:
梁老师站在讲台上气场十足,颇具明星教师范儿。语速适中,语调优美,几个故事串起了整个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同时也真正做到了以情动人;课件简洁明了,且十分贴合授课内容,给人以愉悦感;课堂与学生互动时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易于掌握课堂效果。
游洋阳:
自我介绍风趣幽默,自然引入文字读音知识。在介绍“文学”这一概念是,推陈出新,没有使用传统概念,而是讲了三个教师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动人,使学生产生共鸣,并鼓励学生互动交流,使“文学”不再是一个书本上的概念,而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以此来打消学生对“文学”学习潜意识里德畏惧,转而生出主动学习的兴趣。
王慜超:
对于梁老师的课,我想带给我们当时在场的所有老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感动。我们一直在反思应该如何用我们的教学来吸引学生,我想这其中最高的境界正是梁老师所带给我们的这种感动。我想这也是名师本位的本质要求所在。梁老师讲课语言生动,语调优美,绘声绘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其中梁老师对制作授课用PPT时有关字号和色调方面的有益提醒,这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讲都是很重要的经验。
自我意见:
《中国文学》课应该算比较容易讲的课,有很多小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我的弱点在互动环节上,如何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能参与到课程中,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这是我要多研究和进步的地方。
3.领导点评:
祝亚平:
梁老师以其优雅的形象,侃侃而谈,形象生动,以情动人。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分三个故事讲解文学的意义,很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