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两会”期间,通识学院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通过各种形式关注大会进程,“两会”闭幕后,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大会精神,分享学习心得,以下是部分党员发表的学习体会:
聂晓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到:“5年来,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5.7%提高到59.6%,高校招生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上述数据佐证了我国向高等教育大国迈进的速度与力度,对于从业者,我们应当保持对变化的敏锐触感,时刻反思并改进我们的工作。就我校而言,自建校初期就大力提倡并实践通识教育,使之成为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石,十余年来,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多所一流大学的宝贵经验,建立起相对成熟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将达到60%的背景下,这个体系既要做到传承,更要有所创新,如今的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学生,不同于当年欧美高校接受“博雅教育”的群体,也不同于本世纪初接受“通才教育”的我国80后大学生,因此我们应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认识和理解我们当下的教育对象,顺应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来改进我们既有的通识教育体系,更好地实现五育并举,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此外,因应高校招生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的方针,作为学生入校后的“第一站”,我们的公共基础课教师目前已在实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入学后学习效果展开分层教学,而从学院的层面,我们应当更加“靠前一步”,鼓励教师开展调研,比如研究一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究竟存在哪些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在学生入学前就能恰到好处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补齐部分学生因地区差异造成的短板。
耿松:全国两会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盛会,它的胜利召开展示着我们党和人民奋斗到底、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要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创新思维、提升素质,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强国提供重要保障。后续一定要按照两会的精神,参照龚书记的指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尝试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努力提升教师综合育人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卓琳: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新时代新征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也是让我受到鼓舞。作为党员教师,在本职工作上责任是重大的,育人的根本是以德为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会扎根高校的公共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保持终身学习,在教学上尽心尽责,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饶彦: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新征程上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前景。作为党员教师,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高校教育的创新。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力所能及地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我将侧重从以下方面实施对教学的更进:1.坚持以德为先、加强理想信念的浸润。小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着眼第一课堂,与学校一起为学生搭建第二课堂等练习、实践平台,将课程思政、德育教育贯穿于课程的始终。2.注重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加大体育教学中美育、劳育比重,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中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中有实施,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悟。3.共建共享,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发展。提高体育公共课程、体育选修课程网上课程建设的数量与质量,使学生与教师有更多的教学联系,学生预习复习学习有素材,教师教学有更多资源共享。
梁洁: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是党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全国仁民的福祉,关系到我们事业发展的前景,聆听两会报告,让人深受鼓舞、深感振奋,深受教育。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两会报告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必须答好的政治题、必答题和实践题。我们不仅要牢记入党初心,也要牢记选择教育事业的初心,坚定不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不懈努力,共同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黄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倡导改革与创新,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院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从事通识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我们应贯彻落实学校“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培养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以优秀的国学思想和文化艺术雅化人心,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提升“文化自信”。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育教学之效果。
姜玉环:此次两会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新出发,意义重大。在两会中,有两个热词使我印象深刻,分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词强调了我国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教育领域,我们一直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要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知识高度,紧跟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学习优秀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打开思路。例如近期某些AI技术与学习的结合产品,引起了教育领域火热的讨论,现代化发展进程势不可挡,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帮助学生善于利用现代化发展的工具,突破知识壁垒、提高学习效率,是当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