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人:梁洁 发布时间:2021-12-03 浏览次数:131
|
根据校党委、教学党总支的部署,通识学院教工支部于2021年11月2日-4日的中午采用分组交流的形式开展了学习《习近平在上海》主题党日。支部24位党员分为3个党小组,各自开展了学习研讨,全员参加,支部委员会书记龚春蕾、副书记聂晓晶、组织委员夏智源分别来到3个党小组参与分享交流。在3场讨论会上,党员们分享了之前通过学习强国APP学习《习近平在上海》系列采访报道连载的心得体会,表达各自对习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取得成绩的赞叹,分享学习感受,以下为党员心得摘编。
副校长、通识学院院长兼教工党支部书记龚春蕾:

教学党总支书记、通识学院副院长兼教工党支部副书记聂晓晶:
 第一组:通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习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曾说“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让他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几年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治理水平,生活在上海获得感很强。今后他会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迎接挑战要勇于担当”的要求。(耿松)
习总书记对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他曾说:“中国五千年文明是世界文化的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断流的文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去找我们的精气神。文化的软实力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的人民也更重视自己的文化,未来中国不仅要在经济领域最大做强,更是要在国际文化领域展示我们独有的东方神韵。(饶彦)
习总书记对上海改革创新、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心时刻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强调一切为了人民,要做人民的孺子牛。通过这些点滴记录的学习,让她很感动,也让她再一次审视自己,身为共产党员是否一直做到以人为本,是否一直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最后李卓琳同志表示会进一步明确身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并努力践行。(李卓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在上海期间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他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来考虑,强调上海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更加突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核心,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这样的思想对于我们普通党员而言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梁洁)
在学习强国APP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通过学习采访实录,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在上海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在上海工作期间,重视调研,善于走基层,短短7个月就把上海的各个条线都走到了,跟我们普通老百姓和基层一线的人广泛交流,始终心怀人民。总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神做出了新的提炼和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他抓重点、谋全局,统筹推进了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的发展。(黄毅)
第二组:数学教学部、生涯教学部

习总书记具有非常强的领导魅力和形势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在上海工作期间正是上海反腐败工作任务最艰巨的时候,能够保持客观冷静,具有一针见血的洞察力,针对反腐败问题提出“五关”,即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总书记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勤勉的工作精神,是激发我们工作激情的好榜样。(付春红)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通过党代会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他把上海城市精神凝炼概括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重振了上海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士气。他始终保持炽热的人民情怀,动真情下真功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足迹遍布上海各区县各行业各领域。(黄锦舞)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将上海的八字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增加了八个字,成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个16字的新上海城市精神在全市上下立即形成了强烈共鸣,彻底改变了之前上海“精明但不高明”的上海人形象。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上海的移民,这十几年来感受到了上海这个城市越来越大气,越来越包容,充分展示出了16字精神的内涵。(孙中淼)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习主席强调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广大党员需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芮小兰)
2007年5月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当天,党代表和市民们第一次从习近平的口中听到了他对上海城市精神新的提炼和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这样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进一步追求卓越。”这是习近平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一段阐述。10年多来,屡屡重温这16个字,生活在上海的很多人,会油然生出感慨——在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路上,上海正在这样实践,努力成为更好的上海。可以说,16个字的城市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上海行进的轨迹之中,奠定了今天上海追求的精神气质,更引领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张璐)
通过对“习近平在上海”系列的学习,我无时无刻都在被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所感染。习总书记那种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刚到上海之初,正处于上海人心不稳之时,但习总书记并没有盲目表态,而是以谦逊沉稳的态度、以扎实的调研开局,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这种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沉稳的态度是我们每一位中共党员应该学习的。(尚欣宇)
第三组:国际课程部、国际交流处

习总书记在上海工作实际上只有7个月零4天,但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走遍了上海各区县,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上海各方面工作都作了全面了解和精心指导,给上海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习书记在上海时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要求:文明素质重在实践,重在养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推动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有一个大提升。的确从这几年的上海发展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比如,更加重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群众在共建中实现共享。这些都是与市民群众密切相关,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城市文明也可日益增长,最终惠及的还是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夏智源)
《习近平在上海》是针对总书记2007年3月-10月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工作时的一系列访谈。受访者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习书记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亲民态度、高瞻远瞩的雄韬大略以及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信仰等等。一篇篇访谈不仅仅回忆了习书记的工作历程和光辉品格,更为我们党员树立了可学习可追捧的榜样。我们虽为普通党员,但也应像习书记一样,努力做到“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梁杰)
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长三角地区要合作发展、融合发展。他专门讲到服务长三角和推动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问题,说:“我们要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要靠城市群的支持。长三角这些城市,都真心诚意地希望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所以我们上海要积极主动奋发有为,要有更加积极的工作姿态;要强化服务辐射的带动功能,既要聚集又要辐射。”这让我想到我们学校的国际化道路,今年5月国际交流处组织了长三角民办高校在地国际化论坛,我们也应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榜样的力量,集结国际化力量,推动长三角教育国际化发展,辐射社会。(张云)
习总书记上任伊始在上海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带领上海市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这样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给大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不仅能使大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更能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设得更美好。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并一以贯之的。这一点是值得每位基层党员学习的,行动胜于一切,将学习革命崇高精神践行在生活工作的每一件小事上。(张灏)
习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担当精神和规矩意识。从轰动一时的陈良宇案和社保资金案以及曾经干部队伍中的“一干两制”。这些都是长久遗留的问题,但习书记将党风廉政的建设放在首位,弘扬正气、惩治腐败,这无疑最终受益的是人民群众,的确是“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赵旋)
习总书记任上海市委书记虽然时间不长,只有7个月,但是对上海工作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他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同时对上海重点区域提出针对性创新型发展规划,如指导宝山的转型发展。习书记还走进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践行了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和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应该以习书记为标杆,脚踏实地,教好书,力争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王广华)
这几年,我深刻感受到党建越来越严的同时,党建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这离不开习书记对新生事物很强的敏锐性。这次的学习中提及,习书记当时调研的时候强调探索数字化党建,推进城乡基层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以及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试点。习书记到长宁调研时看到了这个试点,十几年来,上海的信息化党建风生水起,不仅远程教育覆盖所有的居委会、像我们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还有基层党建网、党建APP,都慢慢成熟、稳步发展。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党建无处不在,信息便捷有效,对于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陈斐)
通过学习《习近平在上海》的专题报告,让我对习总书记有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他为人谦和,讲话非常朴实;他沉稳笃定,尽力为上海人民多办实事、好事。他尽管在任时间较短,但真正切切为人民做好了四件事:做好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引导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好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是不能用他在上海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值得每位党员学习。(闫琦)
学习《习近平在上海》专题报告深有感触,习主席不仅规划了上海的未来发展,也为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对于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要尊重和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我党的宗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发扬发挥这种精神,把服务人民作为第一要务,甘愿做人民的孺子牛。而我作为万千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更要在基层工作中发光发热,做一名党可以信任,人民可以依赖的共产党员。(赵诗佳)
|
|
|
|